这份BIM管线综合与图纸深化大全,值得收藏!发表时间:2022-01-24 11:22 01.BIM管线综合总体原则 1) 大管优先。因为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而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 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 3) 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管、废水管、雨水管、冷凝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4) 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5) 电气避热避水。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管线,另外在热水管道上方也不宜布置电气管线。 6) 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有利于工艺和造价。 7) 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化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桥架间留一定距离。 8)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吊架的空间等(一般为 400mm 以上)。 9) 冷水管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如果连续调整标高,易造成积气等。 10)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同时考虑重力水管道出户高度,必须保证能够接入市政室外井。 11)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于并排管线较多会遮挡风口,故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 12) 地下车库管综时最低净高要大于 2200mm;如果是货运通道或其他运输通道,必须满足建筑专业图纸的要求。 13) 管线过防火卷帘时能满足最低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门通过,如果不能进行避让,地上部分在满足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门上方通过,或在其上方平行放置, 并做好相关的防火封堵,保证防火门隔离防火分区的功能。 0.1BIM 机电深化设计重要要求
02.管线综合专业原则 1、结构专业 1) 对于结构专业的模型应当充分考虑现场实际做法导致结构梁体以及墙柱板的误差 (50mm 是误差允许范围)。 2) 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且机电施工之后才进行封闭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 则不另外表示,其余情况皆应当表示出来。 3) 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 300×300mm 的洞口,不另外表示;待管线综合完毕 后,应当表示出来。 4)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人防临空墙的预留套管或隔墙上要求密闭套管的,必须与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杜绝 留洞或开洞后置套管。 5)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 1/3 梁高度,而且小于 250。开洞位置 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中的 1/3 处。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 6)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 300mm×300mm 的洞口,不另外表示。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边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和暗柱有冲突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人防区域必须提前预留,管综时定位要准确。 7)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 1/3 梁高度,而且宽和高度都小于 800mm。 8)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9)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2、水专业 1) 管线要尽量减少设置弯头。 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 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 0.2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 3 倍。 5) 喷淋管距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上部面层间距净空不小于 100mm。 6) 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7)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重力管线必须保证能够与市政室外井的接入。 8) 给水 PP-R 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 PP-R 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9) 桥架在水管的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桥架底部距离水管边缘或者保温边缘 50mm 以上)。 10)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1) 管线应避免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 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 200mm。 3、暖通专业 1) 应保证无压管(暖通专业仅冷凝水管)的重力坡度,并尽量避免无压管与其它管道交叉及叠加,以控制层高。 2) 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安装母线桥架后,一般将母线穿好。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3) 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注明≥100mm。 4) 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 50~100mm 的间距。 5) 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在保证截面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修改断面尺寸,便于提高标高。 6) 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7) 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冷凝水管从风机盘管至水平干管坡度不小于 0.01,冷凝水干管应按排水方向做不小于 0.003 的下行坡度。 8) 空调冷冻水管、乙二醇管、空调风管、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需设置保温,其厚度及空调水管实际管径见附件。风管法兰保温条宽度一般可按 35mm 考虑。 9) 注意冷凝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 25mm。 4、电气专业 1)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 2.2m 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 0.3m。 2) 当电缆桥架必须与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敷设在一起时,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 3) 在吊顶内设置时,线槽盖开启面应保持 80mm 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4) 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距不小于 0.5m。 5) 两组电缆桥架在同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小于 0.6m;当电缆桥架边沿距离墙、风管等水平物体侧净距不小于 0.6m 时(局部 1 米以下的柱子可不受影响),该两组电缆桥架的平行间距可按照不小于 0.2m 处理(方便金属线管从桥架两侧穿出)。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6) 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0.3m。 7) 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 0.15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0.25m,当电缆桥架为不小于 30°的夹角交叉时,该间距可适当减小 0.1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 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不小于 0.3m。 8)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9) 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 300mm,垂直距离至少 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 10) 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角度控制在 45°以下,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11) 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12) 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方。 13) 当有高、低压桥架上下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低压桥架上方布置,且两者距离不小于0.5m。 14) 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 100mm。 15) 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之间间距不小于 300mm。 16) 如强电采用接地金属线槽,弱电线槽与强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 150mm。 03.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管线综合排布,应满足以下原则要求: 1) 保证使用功能原则: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在保证系统 安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室内外净空高度; 2) 主干管线集中布置原则:系统主干管原则上应布置在公共区域,尽量不布置在户内;(如图纸有特殊要求除外); 3) 方便施工的原则:应充分考虑和土建的交叉作业施工,以及安装工序及条件,机电设 备、管线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合理性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距离; 4) 方便系统调试、检测、维修的原则:充分考虑系统操作、调试、检测、维修各方面对 空间的要求; 5) 美观的原则:机电综合应充分考虑各明装机电系统安装后外观整齐有序,间距均匀(特 别是办公无吊顶区域); 6) 结构安全的原则:机电管线穿越结构构件,其预留洞口或套管的位置、大小须保证结构安全; 04.BIM 模型管线原则 1、管线综合前对各专业模型的要求 1) 建筑专业:要求楼梯间、电梯间、管井、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换热站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须准确。 2) 结构专业:要求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须与图纸一致;楼层内所有梁的标高都需准确无误,特别是管廊、走廊、长廊、公区及坡道等处的结构梁,如遇到管线穿梁需要设计方给出详细的配筋图,BIM 做出管线穿梁的节点。 3) 给排水专业: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保持一致;一些需要增加坡度的水管须按图纸要求建出坡度;系统中的各类阀门须按图纸中的位置加入;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 4) 暖通专业: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致;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例如:风机盘管、风口等;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模要求一致;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 5) 电气专业:要求各系统名称须与图纸一致。 2、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 1) 明确吊顶空间内各位置梁底标高及其吊顶高度。 2) 检查各专业是否有缺少模型的情况,了解各管廊复杂位置。 3) 按设计要求定出风管底标高、水管中心标高。 4) 按各专业要求分出各自在吊顶空间内的位置。一般施工情况从上至下为暖通专业、电气专业、水专业。 5) 模型中图纸的路由需要发生改变,请与设计方协调。暖通风专业遇到空间特别紧凑的管廊,但又要保证吊顶高度的情况,需要改变截面尺寸时,应与设计师方面协调。 3、综合排布间距控制 机电管线排布间距控制要求见下所示: 注:①图中间距并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②各专业管线贴顶敷设时,应考虑从上方检修的空间,其最小间距为 100mm;③管线水平净距最小距离为 100mm。 4、综合排布注意事项 1) 向下风口处和侧风口处不能排布管线; 2) 管线避让尽量利用梁窝; 3) 预留风管与水管的保温空间; 4) 各专业在同一处水平方向布置时,桥架、水管、风管,若空间可满足水平排开尽量满足水平排布,排布尽量使水管排布在一起,桥架排布在一起,考虑综合支吊架;若水平无法排开,考虑桥架排布在上层,水管视情况排布在桥架下方,尽量与风管齐平,在做水管吊架位置上层管线需留出吊架空间,以满足水管安装; 5) 桥架放线,排布时可充分利用梁窝空间,考虑留出放线空间(具体空间大小具体分析)。 6) 强电桥架与弱电线槽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免相互干扰,有条件时,可布置在走廊两侧,如无条件,两者间距一般≥300mm(避免电磁场效应),桥架若需翻弯避让,弱电桥架避让强电; 7) 风管、排管宽度≥1200mm 时,应在下方考虑150mm 喷淋头安装空间。 8) 注释:综合过程中如果因无法满足净高,需要对风管系统深化设计,通常进行压扁处理,不同项目对风管中风速和流量要求不同,进行压扁处理时要保证风管的风速和流量,宽高比最大为4。 05.深化设计图纸要求 相对于常规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BIM 更配置了更为强大的出图功能。可利用 BIM软件经过碰撞检查、净高优化、漫游工序后,确定机电各专业合理的位置、标高,从三维模型直接导出带有准确、清晰标注的平面图、剖面图来直接用于指导现场施工,这些图对施工过程的指导具有显著的意义。深化设计出图内容及要求详见下所示:
湖北协力得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抗震支架、装配式支吊架、抗震支吊架、管廊抗震支架,集设计、通信支架、装配式支架、成品综合支吊架、U型吊架、预埋槽、BIM咨询生产、销售、安装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化科技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发电厂改造,高铁建设,机场扩建,国家大型建筑工程等! 非特殊说明,本文为本站原创(翻译)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湖北协力得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深化设计图什么收费 国内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支架工程图纸设计规范 |